尝试Word2007写blog。发送blogger失败,livespaces却毫无问题,阴险的MS。
> http://blog.with2.net/rank9050-0.html
绘日记的投票ranking,排名第二的あにまる風俗園,是一位風俗嬢的绘日记Blog:
> http://ameblo.jp/tubaki-99/
上手绘柄,日本风俗业者好厉害!而且能有这样的心态,我辈实难体会...
沿着Blog的链接去看,风俗业者的Blog还有很多。日本人的观念着实难以理解,而且该说是先进还是罪恶呢?其实不关我辈的事儿,只是当作猎奇说说罢了...
Thursday, December 14, 2006
信息时代和信息的异化.1
只是想到一个题目而已,关于异化尚且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的想法等以后再悟。
这三天来没有做别的,时间几乎都花在整各种网页上,包括在pisaca上传图片,建新的blogger,试用google新的各种功能如note、docs,以及昨天受zyy指点跟manyang去找很多rss放在google的个性化主页上,然后又发现google个性化主页新提供的各种可嵌入功能,添加了很多rss后调整Firefox上侧的布局结构,布置书签工具栏文件夹里的实时书签的排列,还有就是看各种blog如google黑板报和google earth观察,以及等等。剩余的时间玩玩Travian,在bbs上灌灌水,qq里聊聊天,再就没有了,三天时间做的居然就只有这些了。当然,并不是第一次这样,我只要开始浏览各种东西就会把整段乃至整天的时间投进去才能看出一点收获。我且猜测,别人也是会有这种情况的吧?
看着六个标签的google personalize homepage,看着实时书签排列整齐的firefox,确实应该承认web2.0和rss feed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花更少的时间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是会花整天整天的时间去接受信息。因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任何人所能接受的信息,也只不过是信息洪流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为什么人人都要努力去接受更多的信息,都因得到别人所不知的信息而窃喜,或是都在害怕漏掉别人没有漏掉的信息?不仅仅是因为所谓"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世界"之类的大白话,恐怕人人心底都潜藏有一种离群多于淘汰的危机感――在人与人之间以信息为连接的时代里,信息使得人之间的连接范围得以无限延展,也因此具有了超出其本身更多的含义。
不论如何,我们亲眼所见到的,并不是有人因信息而成为胜者,而是人在成为信息的奴隶。如将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学说发展了的法兰克福学派所讲,我们自己创造出的物和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我们的主人?而日益在人们生活中占更大比重的信息,是否正在反过来奴役人?
"情報に尽くすか、作品に尽くすか。"jabal这么说。Rss,google一体化,更加便利的工具也只是在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在不断满足着我们的需要。然而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对信息的依赖,怎样才能达到和谐?继续思考吧,去睡觉。
待续。
这三天来没有做别的,时间几乎都花在整各种网页上,包括在pisaca上传图片,建新的blogger,试用google新的各种功能如note、docs,以及昨天受zyy指点跟manyang去找很多rss放在google的个性化主页上,然后又发现google个性化主页新提供的各种可嵌入功能,添加了很多rss后调整Firefox上侧的布局结构,布置书签工具栏文件夹里的实时书签的排列,还有就是看各种blog如google黑板报和google earth观察,以及等等。剩余的时间玩玩Travian,在bbs上灌灌水,qq里聊聊天,再就没有了,三天时间做的居然就只有这些了。当然,并不是第一次这样,我只要开始浏览各种东西就会把整段乃至整天的时间投进去才能看出一点收获。我且猜测,别人也是会有这种情况的吧?
看着六个标签的google personalize homepage,看着实时书签排列整齐的firefox,确实应该承认web2.0和rss feed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花更少的时间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是会花整天整天的时间去接受信息。因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任何人所能接受的信息,也只不过是信息洪流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为什么人人都要努力去接受更多的信息,都因得到别人所不知的信息而窃喜,或是都在害怕漏掉别人没有漏掉的信息?不仅仅是因为所谓"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世界"之类的大白话,恐怕人人心底都潜藏有一种离群多于淘汰的危机感――在人与人之间以信息为连接的时代里,信息使得人之间的连接范围得以无限延展,也因此具有了超出其本身更多的含义。
不论如何,我们亲眼所见到的,并不是有人因信息而成为胜者,而是人在成为信息的奴隶。如将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学说发展了的法兰克福学派所讲,我们自己创造出的物和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我们的主人?而日益在人们生活中占更大比重的信息,是否正在反过来奴役人?
"情報に尽くすか、作品に尽くすか。"jabal这么说。Rss,google一体化,更加便利的工具也只是在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在不断满足着我们的需要。然而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对信息的依赖,怎样才能达到和谐?继续思考吧,去睡觉。
待续。
Monday, December 11, 2006
号码百事通姐姐
Original Posted at Malta Wood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209.entry
世界杯といえば号码百事通姐姐,今年六月大概有不少球迷的世界杯是在广告中的这位号码百事通姐姐的陪伴下度过的。抱着对广告美好的印象,我们打开了这位徐熙颜姐姐的blog,
> http://blog.sina.com.cn/m/xuxiyan
看到里面的照片却疑惑,这位真是广告中那位姐姐么?
> http://blog.sina.com.cn/u/549761d5010002u9
> http://blog.sina.com.cn/u/549761d5010004xb
后一篇中的现场照显然比前一篇中的照片离广告中的感觉要远。大概是化装的功劳吧,两边的卷发让脸看起来圆了,宽松的衣服也盖住了身材,此外映像方面的东西就说不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变化,本色出演的话,号码百事通姐姐的治愈力恐怕就完全没了。啊,伟大的映像之力。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209.entry
世界杯といえば号码百事通姐姐,今年六月大概有不少球迷的世界杯是在广告中的这位号码百事通姐姐的陪伴下度过的。抱着对广告美好的印象,我们打开了这位徐熙颜姐姐的blog,
> http://blog.sina.com.cn/m/xuxiyan
看到里面的照片却疑惑,这位真是广告中那位姐姐么?
> http://blog.sina.com.cn/u/549761d5010002u9
> http://blog.sina.com.cn/u/549761d5010004xb
后一篇中的现场照显然比前一篇中的照片离广告中的感觉要远。大概是化装的功劳吧,两边的卷发让脸看起来圆了,宽松的衣服也盖住了身材,此外映像方面的东西就说不来了..如果没有这些变化,本色出演的话,号码百事通姐姐的治愈力恐怕就完全没了。啊,伟大的映像之力。
眼睛的小研究
Original Posted at Malta Wood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204.entry
头一次注意到眼睛差异产生的微妙区别。大概以前仔细观察过的美少女chara都是接近第二种吧...
另外在Newtype等上面的版权画里,池田的haruhi眼角形状就很鲜明,其他一些人(门协等)的haruhi就感觉眼睛很圆,作为静止物看起来感觉比池田的haruhi要可爱,不过离动画的感觉也稍微远一些。
> http://www.tbs.co.jp/anime/kanon/04chara/chara.html
正好kanon官方站的角色介绍页面也是一排眼睛,这个分辨起来就有些难了...mai还好认,其他眼睛都是往下耷拉的,还要从眼神来看才行。 漫画里眼睛不配合其他五官的话,果然表达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吧。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204.entry
头一次注意到眼睛差异产生的微妙区别。大概以前仔细观察过的美少女chara都是接近第二种吧...
另外在Newtype等上面的版权画里,池田的haruhi眼角形状就很鲜明,其他一些人(门协等)的haruhi就感觉眼睛很圆,作为静止物看起来感觉比池田的haruhi要可爱,不过离动画的感觉也稍微远一些。
> http://www.tbs.co.jp/anime/kanon/04chara/chara.html
正好kanon官方站的角色介绍页面也是一排眼睛,这个分辨起来就有些难了...mai还好认,其他眼睛都是往下耷拉的,还要从眼神来看才行。 漫画里眼睛不配合其他五官的话,果然表达起来还是有些困难吧。
A Scanner Darkly
Original Posted at Malta Wood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97.entry
A Scanner Darkly是Richard Linklater 2006年的新作动画影片。尽管有争论它算不算的上动画,不过我们还是把它当作动画来看吧..改编自Philip K. Dick的同名科幻小说,内容大致就是讲围绕长期服用能导致人左右脑独立而产生人格分裂的毒品Substance D的故事,吸毒男Bob Arctor同时又是秘密警察Fred,接受了监视自己的任务后发现自己真分裂了再后来被自己所爱慕但为了调查毒品源头必须调查的Donna兼Fred的上司秘密警察Hank给送到New-Path戒毒所戒毒,在New-Path的农场他发现Substance D的原料小兰花正是在这里种出来的等等... 看完后也很难搞清楚,所以需要再看wiki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canner_Darkly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canner_Darkly_(film)
情节讨论止于此。用中文搜索"黑暗扫描仪"(虽然并不是扫描仪..)我们能看到"基努里维斯"和"动画渲染","动画渲染"这个词大概就是认为这种片子称不得动画的出发点。按照我的理解,非动画派的论点大约是认为这种用DV拍下来然后再用电脑处理成动画感觉的影像,与传统动画制作方法相去甚远。也许更有甚者会觉得既然技术能直接把真人影像处理成这种动画影像,那岂不是要把手绘动画加三维动画一块儿刨坑埋了,老实说刚看到片断的时候我也这么想了。不过查了查资料就知道,科技还没发展到这地步呢...
A Scanner Darkly和Linklater之前的作品Waking Life中使用的这种由MIT媒体实验室的Bob Sabiston开发的叫做Rotoshop的图像程序,使用了叫做interpolated rotoscope的技术,所谓rotoscope就是照着拍出来的真人影像逐帧描动画,早九十年前就被人想到用了。我理解的interpolated rotoscope就是手动roto出关键帧,然后rotoshop通过对比roto和原样roto出中间帧...事实上虽然据说Sabiston为了 ASD这部片子改进程序使之能力有了大飞跃,但在影片里很多地方,物体在相对镜头转动或在纵深方向移动时很明显感觉在飘,穿帮的感觉很强。而至于能够自动插值生成中间帧的强大技术的美好梦想,由于Sabiston及其小组以2million预算太低为由中途退出(最终预算是6million,还是很低..),影片不仅迟推出了将近一年,制作每分钟据说也要500小时的工作量。虽然没有概念,不过这个数应该不低吧?算下来预算里相当一部分就作时给了...
既然这还不是一种扔给电脑就可以处理出动画影像的成熟技术,动画师们还在辛苦地逐帧描画或修改,那么何必对这部影片吝啬动画这个名头呢。虽然有必要检讨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动画或游戏们是否与它们的本源相左,但这样的作品出现在眼前,带着scramble suit幻觉般的描绘,还是很值得去仔细欣赏的。
(刚贴在comic版上,懒得再重写了...)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97.entry
A Scanner Darkly是Richard Linklater 2006年的新作动画影片。尽管有争论它算不算的上动画,不过我们还是把它当作动画来看吧..改编自Philip K. Dick的同名科幻小说,内容大致就是讲围绕长期服用能导致人左右脑独立而产生人格分裂的毒品Substance D的故事,吸毒男Bob Arctor同时又是秘密警察Fred,接受了监视自己的任务后发现自己真分裂了再后来被自己所爱慕但为了调查毒品源头必须调查的Donna兼Fred的上司秘密警察Hank给送到New-Path戒毒所戒毒,在New-Path的农场他发现Substance D的原料小兰花正是在这里种出来的等等... 看完后也很难搞清楚,所以需要再看wiki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canner_Darkly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canner_Darkly_(film)
情节讨论止于此。用中文搜索"黑暗扫描仪"(虽然并不是扫描仪..)我们能看到"基努里维斯"和"动画渲染","动画渲染"这个词大概就是认为这种片子称不得动画的出发点。按照我的理解,非动画派的论点大约是认为这种用DV拍下来然后再用电脑处理成动画感觉的影像,与传统动画制作方法相去甚远。也许更有甚者会觉得既然技术能直接把真人影像处理成这种动画影像,那岂不是要把手绘动画加三维动画一块儿刨坑埋了,老实说刚看到片断的时候我也这么想了。不过查了查资料就知道,科技还没发展到这地步呢...
A Scanner Darkly和Linklater之前的作品Waking Life中使用的这种由MIT媒体实验室的Bob Sabiston开发的叫做Rotoshop的图像程序,使用了叫做interpolated rotoscope的技术,所谓rotoscope就是照着拍出来的真人影像逐帧描动画,早九十年前就被人想到用了。我理解的interpolated rotoscope就是手动roto出关键帧,然后rotoshop通过对比roto和原样roto出中间帧...事实上虽然据说Sabiston为了 ASD这部片子改进程序使之能力有了大飞跃,但在影片里很多地方,物体在相对镜头转动或在纵深方向移动时很明显感觉在飘,穿帮的感觉很强。而至于能够自动插值生成中间帧的强大技术的美好梦想,由于Sabiston及其小组以2million预算太低为由中途退出(最终预算是6million,还是很低..),影片不仅迟推出了将近一年,制作每分钟据说也要500小时的工作量。虽然没有概念,不过这个数应该不低吧?算下来预算里相当一部分就作时给了...
既然这还不是一种扔给电脑就可以处理出动画影像的成熟技术,动画师们还在辛苦地逐帧描画或修改,那么何必对这部影片吝啬动画这个名头呢。虽然有必要检讨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动画或游戏们是否与它们的本源相左,但这样的作品出现在眼前,带着scramble suit幻觉般的描绘,还是很值得去仔细欣赏的。
(刚贴在comic版上,懒得再重写了...)
"手和手的将来"
Original Posted at Malta Wood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92.entry
昨天下午考完试结束。感觉最后写的一塌糊涂...说到底很久没有经历过这种临场写作了,收卷前又找到了那种胡写一气以期能多混到些分的感觉,但这不是全国考试,胡写会被看到感觉就很丧...说回题目,一直冒不出什么想法,搜集资料也很少,结果是整篇文章前半写的wikipedia上的内容,后半在扯时间机器,最后还得不出像样的结论...还好过程中有了一点思考,有了想法就会有新的想了解的资料,看过后也许会有新的思考。课上头一个小时连老师讲到的旋钮、麻薯手、折纸和翻绳给了我提示。想到明在黑格尔逝世纪念日的文章里写到的,"人类为了生存或者说生存得更好,逐步改变着外部的一切。……然而现在出现的一系列人类、社会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并找不到答案。相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人类自身。"比起关注世界的改造,人更应该关注自身,关注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应处于什么位置。这大概是这个题目里我需要找到的答案吧。
再扯扯临场写作。看到很多同学在往纸上誊写已经写好的打印稿文章,我在想,计算机也许已经把许多人的写作创作方式从右脑模式变成了左脑。很多以前感觉模糊的东西似乎都变成理性的可结构的了,这是件好事么?随意的可修改和保存带来便利的同时,恐怕也把写作环境的标准降到了最低。临场写作的高标准至少能给人压力,也因此可能同时达到效率和质量吧。不管怎么说,以后考公务员写申论什么的还是很需要临场写作能力的,希望能在之后的征文里自己锻炼锻炼...
> http://wforum.zixia.net/bbscon.php?bid=227&id=13703
明的文章,历史上的11月14日——黑格尔逝世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92.entry
昨天下午考完试结束。感觉最后写的一塌糊涂...说到底很久没有经历过这种临场写作了,收卷前又找到了那种胡写一气以期能多混到些分的感觉,但这不是全国考试,胡写会被看到感觉就很丧...说回题目,一直冒不出什么想法,搜集资料也很少,结果是整篇文章前半写的wikipedia上的内容,后半在扯时间机器,最后还得不出像样的结论...还好过程中有了一点思考,有了想法就会有新的想了解的资料,看过后也许会有新的思考。课上头一个小时连老师讲到的旋钮、麻薯手、折纸和翻绳给了我提示。想到明在黑格尔逝世纪念日的文章里写到的,"人类为了生存或者说生存得更好,逐步改变着外部的一切。……然而现在出现的一系列人类、社会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并找不到答案。相反,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人类自身。"比起关注世界的改造,人更应该关注自身,关注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应处于什么位置。这大概是这个题目里我需要找到的答案吧。
再扯扯临场写作。看到很多同学在往纸上誊写已经写好的打印稿文章,我在想,计算机也许已经把许多人的写作创作方式从右脑模式变成了左脑。很多以前感觉模糊的东西似乎都变成理性的可结构的了,这是件好事么?随意的可修改和保存带来便利的同时,恐怕也把写作环境的标准降到了最低。临场写作的高标准至少能给人压力,也因此可能同时达到效率和质量吧。不管怎么说,以后考公务员写申论什么的还是很需要临场写作能力的,希望能在之后的征文里自己锻炼锻炼...
> http://wforum.zixia.net/bbscon.php?bid=227&id=13703
明的文章,历史上的11月14日——黑格尔逝世
拉·梅特里的《人与机器》
Original Posted at Malta Wood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82.entry
晚上上完unique的信息资源利用课出来往逻辑那边奔,王钊说我学习热情高涨啊。想起两年半前的自己,早上的某课半个学期懒得起床去上,结果不知道竟然期中考了... 但是回忆起来,并不觉得现在的自己同那时候心境有多大的不同,大概是环境影响的良好佐证吧。执念弱的话思想也更容易被环境左右,这方面来说人毕竟只是自然造的机器;这个在自我意识着的心灵,不过是身体产生的结果之一而已。
作为上周阅读作业的《人是机器》,拖到这周一才算看完。大概那个时代欧洲人的话就是拗口,原本一直以为自己用来看书的脑袋迟钝看书慢,上课才知道大家其实都是一样费劲,不禁心中宽慰。说回这本书,其实除去翻来覆去的人名很难记住以搞清他们都是什么立场之外,还是挺直白易懂的,尤其科学论文般的部分,看起来会觉得很爽快。不过回到绕着圈子辩论的部分,又会变得行文晦涩,必须看清到底套了几个否定或反问,或是反复确定作者是不是在反讽,这般的程度。也罢,这些都是历史问题,读后感不该是写这些东西的。那么该写的东西,我在思考,又在哪一点呢?其实我这么写也挺恶意地不方便阅读是吧。。。
上周末看了课上连老师推荐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作为鲁迅著作肯定是名字非常熟,但却从没看过的东西。要说这个的读后感,真是酣畅淋漓,现代以来各种对鲁迅先生负面的评价在个人脑中沉积的印象一扫而空,从不知道鲁迅如此学术的一面,真称的上是"你所不知道的鲁迅先生"了。资料详实,有破有立,干净利落,当然演讲也不宜太长... 这篇确实可以作《人是机器》很好的支持者,但《人是机器》本篇中的资料和论证,却总让人觉得不那么简洁有力。也许用现代观点来看待有些不当,但看起来,梅特里确实只是完全从医学出发,论证只是在阐述身体对所谓心灵的决定性作用,而对认为不可知的东西,那就让它不可知去吧!似乎一切都是处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立场上,有些论证甚至放事实在那里,然后说难道这显出的道理是可以被否认的吗?书的前半至少还好,论证的步步推进足以让人感到振奋;但到了后半,论证到真正要推翻宗教观点的时候,就让人觉得论证不力,底气不足了。当然,也许只是因为我看到后半看疲了吧... 其实在18世纪中喊出这样的口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而且,还反射出了那时那样了不起的法国。就是这样了不起,却在半个世纪后变得一塌糊涂。
我也仅仅是在凭着一次翻阅的印象在硬写,底气不足的应该是我才对... 放段时间后再看,也许会明白更多吧。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82.entry
晚上上完unique的信息资源利用课出来往逻辑那边奔,王钊说我学习热情高涨啊。想起两年半前的自己,早上的某课半个学期懒得起床去上,结果不知道竟然期中考了... 但是回忆起来,并不觉得现在的自己同那时候心境有多大的不同,大概是环境影响的良好佐证吧。执念弱的话思想也更容易被环境左右,这方面来说人毕竟只是自然造的机器;这个在自我意识着的心灵,不过是身体产生的结果之一而已。
作为上周阅读作业的《人是机器》,拖到这周一才算看完。大概那个时代欧洲人的话就是拗口,原本一直以为自己用来看书的脑袋迟钝看书慢,上课才知道大家其实都是一样费劲,不禁心中宽慰。说回这本书,其实除去翻来覆去的人名很难记住以搞清他们都是什么立场之外,还是挺直白易懂的,尤其科学论文般的部分,看起来会觉得很爽快。不过回到绕着圈子辩论的部分,又会变得行文晦涩,必须看清到底套了几个否定或反问,或是反复确定作者是不是在反讽,这般的程度。也罢,这些都是历史问题,读后感不该是写这些东西的。那么该写的东西,我在思考,又在哪一点呢?其实我这么写也挺恶意地不方便阅读是吧。。。
上周末看了课上连老师推荐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作为鲁迅著作肯定是名字非常熟,但却从没看过的东西。要说这个的读后感,真是酣畅淋漓,现代以来各种对鲁迅先生负面的评价在个人脑中沉积的印象一扫而空,从不知道鲁迅如此学术的一面,真称的上是"你所不知道的鲁迅先生"了。资料详实,有破有立,干净利落,当然演讲也不宜太长... 这篇确实可以作《人是机器》很好的支持者,但《人是机器》本篇中的资料和论证,却总让人觉得不那么简洁有力。也许用现代观点来看待有些不当,但看起来,梅特里确实只是完全从医学出发,论证只是在阐述身体对所谓心灵的决定性作用,而对认为不可知的东西,那就让它不可知去吧!似乎一切都是处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立场上,有些论证甚至放事实在那里,然后说难道这显出的道理是可以被否认的吗?书的前半至少还好,论证的步步推进足以让人感到振奋;但到了后半,论证到真正要推翻宗教观点的时候,就让人觉得论证不力,底气不足了。当然,也许只是因为我看到后半看疲了吧... 其实在18世纪中喊出这样的口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而且,还反射出了那时那样了不起的法国。就是这样了不起,却在半个世纪后变得一塌糊涂。
我也仅仅是在凭着一次翻阅的印象在硬写,底气不足的应该是我才对... 放段时间后再看,也许会明白更多吧。
复活
Original Posted at Malta Wood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80.entry
下午去大礼堂看动画学院法国动画电影节放映Christian Volckman的Renaissan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aissance_(film)
纯黑白的片是比较帅,但是电脑生成的阴影有时总会有些违和感。好像gordon还是yinxiang很久以前说Appleseed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阴影这样关键的东西交给机器总是不放心,手工再改又太麻烦。说本作,女主角脸上的阴影确实感觉不舒服,我觉得女性角色面部对比还是柔和一些好。。
剧情方面,总之是能想到后面会是什么的那种类型,按照Volckman监督的意思,估计是剧本被出资方改了不少。。至于印象深刻的场面,除了刚开场宏大的城市景象外,大概就是那个nude和那个nude了。。= =
Volckman监督是个很帅的年轻人,夫人也很pp不过没能看清正脸。。问答部分的要点大概就是片子花了10Meuro给400人发工钱,在做这个之前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个8分钟的短片,监督还自己暴料说自己和Producer是两小无猜——这个词要归功于翻译mm。末了,还有前排的那两个提问的,真是今天最丧的了...
> http://malta.spaces.live.com/blog/cns!86DB4B036D38775D!180.entry
下午去大礼堂看动画学院法国动画电影节放映Christian Volckman的Renaissanc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aissance_(film)
纯黑白的片是比较帅,但是电脑生成的阴影有时总会有些违和感。好像gordon还是yinxiang很久以前说Appleseed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阴影这样关键的东西交给机器总是不放心,手工再改又太麻烦。说本作,女主角脸上的阴影确实感觉不舒服,我觉得女性角色面部对比还是柔和一些好。。
剧情方面,总之是能想到后面会是什么的那种类型,按照Volckman监督的意思,估计是剧本被出资方改了不少。。至于印象深刻的场面,除了刚开场宏大的城市景象外,大概就是那个nude和那个nude了。。= =
Volckman监督是个很帅的年轻人,夫人也很pp不过没能看清正脸。。问答部分的要点大概就是片子花了10Meuro给400人发工钱,在做这个之前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个8分钟的短片,监督还自己暴料说自己和Producer是两小无猜——这个词要归功于翻译mm。末了,还有前排的那两个提问的,真是今天最丧的了...
测试2
看样子是前者吧...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Sonna Banana <xxxxxxxxxx@gmail.com>
Date: Dec 11, 2006 5:46 PM
Subject: 测试2
To: xxxxxxxxxxxxxxxxx@blogger.com
mail-to-blogger测试,不知道选项里那个publish到底是啥意思,勾上以后才能用mailblogging还是勾上以后这个mail-to-blogger专用地址就公开了?...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Sonna Banana <xxxxxxxxxx@gmail.com>
Date: Dec 11, 2006 5:46 PM
Subject: 测试2
To: xxxxxxxxxxxxxxxxx@blogger.com
mail-to-blogger测试,不知道选项里那个publish到底是啥意思,勾上以后才能用mailblogging还是勾上以后这个mail-to-blogger专用地址就公开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